查看原文
其他

索朗群培:坚守传统技艺 传承非遗文化

文/耿锐仙 等 藏人文化网 2023-11-25

点击上方“藏人文化网”关注



林芝市朗县地处西藏东南部、喜马拉雅山北麓、雅鲁藏布江中下游,这里自然资源丰富、人文底蕴深厚,有着“文化朗县、人杰地灵”的美称。


在朗县,马包制作技艺已有300多年的历史,流传于朗县朗镇曲江一带,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
索朗群培展示他制作的工艺品马包(4月18日摄)。(新华社记者) 聂毅 摄


在朗县朗镇托麦村马包加工厂,记者见到了马包制作艺人索朗群培。


索朗群培今年61岁,他从小热爱手工技艺,21岁师从当地有名的手艺人多布杰,学习马包制作技艺。


近40年来,索朗群培刻苦学习、潜心钻研,不仅将师傅的马包制作技艺完整地传承下来,还把马包制作技艺提升到更高一层,成为朗县有名的马包制作艺人。


索朗群培在制作马包(4月19日摄)。(新华社记者) 聂毅 摄


据索朗群培介绍,马包制作工艺极为复杂,从原料到产品,要经过采集原料、晒牛皮、鞣皮、染色、缝制等众多工序,每一道工序都容不得一丝马虎,完成所有工序至少需要七八天。


“这种用牛皮制作的马包,不仅能防水,还特别能装东西,具有较强的实用性,在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”索朗群培说。


然而,马包制作技艺曾一度面临失传。索朗群培告诉记者:“随着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,马包的需求大量减少,学习这项手艺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,严重阻碍了马包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。”


索朗群培展示他制作的马包(4月18日摄)。(新华社记者) 刘洲鹏 摄


因此,如何提升马包知名度、宣传制作技艺、提高产量、培养新的传承人成为索朗群培需要解决的难题。


幸运的是,2010年,朗县马包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,这项技艺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。


2015年,托麦村马包制作与加工成功申报朗县民宗局“兴边富民”项目,投资45万元用于新修厂房、拓宽原材料购买渠道,马包产品得到极大丰富。


2018年,朗县马包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。同年,索朗群培被命名为林芝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。


成为非遗传承人后,索朗群培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。为了加大宣传力度,帮助马包制作技艺更好地传承发展,在每年的朗县塔布旅游文化节、山南物资交流会和其他一些节庆活动上,索朗群培都会热情地宣传马包的文化背景及制作流程,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技艺的魅力及其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。


索朗群培(中)和家人在一起(4月19日摄)。(新华社记者) 刘洲鹏 摄


如今,依托政府的一系列扶持政策,以及索朗群培多年的努力与坚持,马包制作技艺的名气变大了,销售渠道逐渐拓宽了,马包的手工制作技艺传承发展得越来越好。


一直以来,索朗群培用专注与坚守追求马包制作工艺精益求精,一丝不苟创作创新,用工匠精神打造每一件非遗作品,让传统非遗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光芒。


今年,索朗群培被评选为2022年度“西藏工匠”。


终其一生,忠于一事。索朗群培用毕生之匠心,守护马包制作技艺。


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小小马包既承载着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,又寄托着索朗群培的敬业精神。索朗群培说:“马包制作技艺是一项传统手工技艺,我们不仅要传承这门手艺,还要以马包制作为载体,加强各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,为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贡献一份力量。”(作者:耿锐仙、王政全、张晓诗、旦增罗珍)


来源:中国西藏新闻网

兼听则明 tibetcul@126.com·投稿

观点仅代表作者,不代表本站立场


转载文章,如有侵权,请联系告知删除



敬请关注  藏文化系列公众号


藏人文化网

“来自藏地的叙述和诗章"


藏人文化网服务号

“网上西藏,心灵家园,藏文化图书及生活艺术精品"


云端藏地

“在最高处过一种生活”


关注我们

往期回顾

“地球之巅”的女性力量——专访全球首位登顶全部14座8000米级高峰的女性登山者董红娟

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出台  9月1日起施行

梅里雪山殊胜的自然地理与人文情怀

浅谈滇川藏“三角区”民族的碰撞与融合

诺布旺丹:《格萨尔》史诗的个体记忆形态及其建构

“西藏工匠”久米次成:宝贝园林中的“宝贝”

青年生态学者杨楠:热衷于费力不讨好的“苦差事”

次旦玉珍:山谷里走出来的世界冠军

从《吐蕃大事纪年》看吐蕃巡守制度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